制作工藝
白馬毛尖茶必須經(jīng)過殺青、初揉、炒二青、復(fù)揉、炒三青、提毫、烘焙七套工藝序。
1.鮮葉原料
【資料圖】
都是采福鼎大白茶和白毫早品種的芽葉,一般在春分至谷雨前,采一芽一葉初展的芽葉,芽長2.5-3.5厘米,做到五不采一不帶。即:不采雨水葉、露水葉、紫色葉、病蟲葉、損傷芽葉;不帶魚葉和鱗片。
2.殺青
鍋溫?zé)?40-160℃時,投鮮葉0.8-1斤,下鍋,雙手迅速翻炒,待芽葉水氣大量蒸發(fā),并用棕刷將鍋內(nèi)芽葉邊悶邊抖,多抖少悶,殺透殺勻,炒2-3分鐘,芽葉由青變暗綠,失去光澤,手握柔軟,有強烈沾手感,青草氣消失,發(fā)出悅鼻茶香,即可出鍋,迅速抖揚散熱攤涼,簸出片末。
3.初揉
將攤涼的茶坯放在篾篩內(nèi),輕揉1分鐘,使芽葉卷曲,解塊散團,再稍加壓揉2分鐘,略有茶汁溢出時,解塊再揉一二分鐘即可。
4.炒二青
鍋溫控制在70-80℃,以抖炒為主,邊抖雙手邊搓揉,至茶條粘性減少,達三成干時出鍋攤涼。
5.復(fù)揉
將炒二青的茶坯置篾篩中,雙手掌用力向前搓揉,并不斷抖散團塊,經(jīng)3-4分鐘,使茶坯緊結(jié)成條。
6.炒三青
將二鍋復(fù)揉解塊的茶坯,放置60℃的鍋內(nèi)炒揉。方法同炒二青,炒至8成干時出鍋攤涼。
7.提毫
目的在于充分發(fā)揮成茶香氣,固定外形條索,使白毫顯露,鍋溫45℃左右。其方法是:將茶置于掌中,兩手抓茶,向不同方向旋轉(zhuǎn),使茶條互相摩擦,隨著水分的減少,茶葉表皮的膠狀薄膜破裂,白毫顯露。操作時,兩手揉和要用力均勻,不能在鍋壁摩擦,以免造成白毫脫落,影響品質(zhì)。提毫?xí)r間約15分鐘,茶條達九成干時出鍋攤涼30分鐘,使水分分布均勻,干燥一致。
8.烘焙
將4-5鍋提毫的茶條,散放于焙籠上烘焙足干,焙頂墊上一層細皮紙,焙心溫度開始為60-70℃,10-15分鐘后降至50度左右,烘焙時間為30-40分鐘,中間翻動1-2次,含水量在5%時下籠,即為成品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