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安瓜片是綠茶中的士大夫。
(資料圖片)
蒼綠的外表硬朗朗挺立,清泠的茶湯滌蕩著濁世的塵垢。捧起它,就會想起屈原:“路漫漫其修遠(yuǎn)兮,吾將上下而求索?!钡脑伋?,即使飽經(jīng)磨難和滄桑,依然初心不改,心中燃燒正直的火,用決絕的方式和這個世界告別。
這讓我想起了六安瓜片獨(dú)有的工藝:拉老火。茶在火上一遍遍的過,來三步半,回三步半,翻茶三把半,200多個來回把茶烘干。一遍遍的過火,一點(diǎn)點(diǎn)的茁壯,火中練就剛正不阿的性格,茶湯里板板正正的香氣亦是如此。
最好的六安瓜片在齊頭山蝙蝠洞,我們這次尋找的茶園就在蝙蝠洞上方。這附近的茶香氣更加馥郁,一板一眼層次清晰。
每年谷雨前后采摘,采摘第二第三片葉子。注意:不要芽頭哦。以前的六安瓜片還要進(jìn)行“掰片”,就是連芽頭一起采下來,然后把第二、三片葉子掰下來,現(xiàn)在這項工藝已經(jīng)沒有了。谷雨前后,能采下第二、三片葉子的已算上品。
每天早上6點(diǎn)左右開始采摘,谷雨前后每個采茶工大概能采2斤左右鮮葉;后期8—10斤鮮葉。一般來說,5斤鮮葉出一斤茶。這樣精工細(xì)采的話,一個人一天采的鮮葉也做不了一斤茶。
如果遇到雨天,采下的葉子要進(jìn)行攤晾。晴天就直接進(jìn)入殺青環(huán)節(jié)。殺青分兩個鍋:生鍋、熟鍋。生鍋溫度在120度左右,殺青2-3分鐘;熟鍋的溫度要低些,主要作用是整形,拿小掃把來回梳理成型,大概需要4—5分鐘。
之后是“拉毛火”。有一個小小的炭盆,拿大的竹筐罩在上面,有毛毛細(xì)火把茶慢慢烘干到80%到90%。
毛火后要進(jìn)行挑揀,在后面是“拉小火”,方法同拉毛火相同,就是小火已經(jīng)有了微微火苗。
拉完小火,激動人心的環(huán)節(jié)開始了,就是六安瓜片最重要的工序:拉老火。
拉老火的步法:三步半。兩個人一起抬起茶筐,在火高盈尺的炭火上過一下,然后轉(zhuǎn)身,再三步半,回到原處,馬上翻茶,翻茶手法:三把半。拉老火的時候,一堆炭火,三個烘籠,6個工人,成品字型,穿插進(jìn)行,步伐協(xié)調(diào),配合得當(dāng)。一烘籠茶大概10公斤左右,兩個人要走200多趟。
我太愛這個環(huán)節(jié)了,井然有序,震撼人心?,F(xiàn)在真正拉老火工藝越來越少了,接待我的汪廠長說:“10年后,等這批人拉不動老火了,真的要改良工藝了?!闭f完長嘆一口氣,我也在心里嘆了一口氣。
這次跟我來的鳳珍姐姐,年過六旬,背著相機(jī)到處記錄,給我們留下的珍貴的照片。還有一位98年的孩子。這一老一小,跟我從武夷山到六安,再到金寨,爬了齊頭山,把手插進(jìn)剛拉過老火的瓜片里,體會余熱。
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堅持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操守,每個人都有不可改變的那一部份,就像屈原,縱身一躍,為后世留下的是鐵骨錚錚。正如這拉過老火的瓜片,生于險峰,成與一次又一次的炭火烘焙,終于造就了這茶中的異彩。
看到拉老火工藝日漸稀少,我想起了屈原《涉江》里的兩句詩:“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,固將愁苦而終窮……”希望六安瓜片拉老火傳承不斷,不媚俗不低頭,堅持自己的堅持,傳承下去,永遠(yuǎn)是一盞剛正不阿的“六安瓜片”。